我的第二次民主实践

家处多伦多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楼下就是连接地铁线与公交车的一个大公交总站,甚为方便。没想到,这两天却为公交车的一则小改动闹了起来。

多伦多的公交公司叫TTC,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意为多伦多交通委员会,也算是花纳税人钱的一家为市民提供福利的机构。巴士跟北京差不多,地铁站比北京干净不到哪里去,服务还算凑合。好在多市比北京人口少很多,自然没有北京那么拥挤。最糟糕的是TTC 工会十分凶狠,每隔两年就闹着加工资,否则以罢工相胁,导致2年内公交票价涨了近50%,人人均骂他们贪得无厌。

楼下公交总站的公共汽车中有一路是出站后左拐上干道,因为该街道交通繁忙,又离另一条主干道路口只有百米,因此每次出站都甚为艰难。虽然交规规定其他车辆应该让出路口,以防阻碍交通。但事实上,没有警察,大家也就懒得理公交车的死活了。公交公司研究之后,决定从巴士总站另一头出站,右拐、右拐再于一处红绿灯左拐上干道。这样改动之后,实际上等于绕着我所在的小区绕了一圈。

就是这样,本选区的议员David Shiner向本小区所有的住户发出紧急通知,并附抗议信一封,号称该改动将会给本小区带来噪音、污染、交通堵塞、甚至危及行人安全。我不禁莞尔一笑,这一路公共汽车的能耐还真不小,都能威胁生命安全了,这洋人实在是无聊的紧。话是这么说,考虑到我周末偶尔也会开车从这条路上过,偶尔碰到一路公交车也很影响心情,便胡乱签了个字,第二天一早交到了传达室。

一天过去,收到了新通知,大年初二晚七点半集体去附近某小学的教室开会,TTC派人前来讲解,并解答大家问题。带着好奇心,我和YK一起赶到会议地点。果然不出我所料,真正关心这事的人并不多,若大的小区也就来了一百人上下,刚好坐满一教室。台上一个TTC的人正拿着幻灯(真是古董啊,我从中学毕业后就愣没见过这东西了)一页一页的跟大家讲解这次线路改动的背景,原有问题,具体改动计划,好处若干,节省时间若干,还生动的将现有的汽车堵塞情况拍了照片给大家看。一付振振有词的样子,我讲完了,你们提问吧!

群众们开始一一发难:目前出站方式需要等待多少时间啊?绕道后车走的更远了,连拐三次,且有一处停牌,能快多少啊?恐怕是你们司机想省事吧。您这公交车一来,我们的老人孩子过马路多危险啊。您这趟车每小时40辆,相当于一分半钟一辆,得多大噪音啊?车经过的路上有一处小公园,我们的老人孩子天天要去那里玩,多危险啊!还有人号称其天天早上都搭那趟车,没觉得有多堵。还有诚心的,在家掐着秒表计算10分钟有20多人过马路,还是大雪天。一位老头出来说,小伙子,我都在这里住了二十年了……越说越激动,大伙开始不举手地就嚷嚷起来,还有人冲到台上指着地图又比又画地,场面几近失控。

这时候,一直站在旁边的David Shiner站出来请大家不要激动,一个一个举手发言。坐在旁边的另一TTC 工作人员(看上去官大一级)也站出来解释,我们开会的目的是收集大家的意见,你们所说的所有问题都被记录下来了。在David Shiner得指挥下,群众们渐渐平息下来,但仍然很愤怒的指责TTC不与小区群众商量,私自定方案。还有人指责TTC浪费纳税人的钱。还有人指责TTC只顾自己节省开支,不顾线路改动会导致房价下跌,显然房价下跌损失更大。

也有出主意的,靠谱不靠谱的都有:在公交站出口安装一个信号灯;把汽车总站搬走;甚至在地下挖条地道。David Shiner又出来跟大家解释我们必须得在有限的资金内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九点,会议结束。看来这线路暂时是不用改了,这TTC又得回去折腾上几个月重新研究,测量目前改动计划带来得影响,如噪音又多大,行人有多少,并寻找多个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几个月,乘坐该公车的人还得继续跟着延误,但是我所在的小区起码不用遭受公交车所带来的的各种污染。

出来时,YK不屑道:“这帮洋人,见过什么呀,该让到咱北京四惠桥住一个月,就都没脾气了。”
“可不是,估计多数是这议员新官上任三把火,没事找事的来讨好选民,拿此等小事出来抗议,还一付为民请愿的样子。”
“不过,要不是他们这一闹,你还真看不出这一趟公交车能带来这么多问题,且不说改动线路根本节省不了多少时间。”
“还真是!那就给David Shiner记一功吧。”
“呦!都九点多了,没时间做饭了,吃速冻饺子吧。”

豆瓣——请收回新窗口

知道豆瓣,是因为KESO的介绍。一眼就喜欢上豆瓣,是因为简介清晰的用户界面。可是,现在豆瓣上出现的新窗口却让我颇为失望。

相比其他网站的新窗口,豆瓣上的新窗口更是让我难以理解,顶部的一排导航,从”首页”、“读书”,“电影”到“友邻“,个个都是在本窗的链接,唯独最新推出的“九点”,对于我这个上惯豆瓣的人来说,根本毫无防备。

早在1999年,链接打开新窗口就被列为十大网站设计错误的第二名,可至今许多网站仍喜欢将链接设计为新窗口。究其原因,无非是不想让用户不离开自己的网站。事实上,如果用户想回到你的网站,会点回退按钮,或者想方设法也要回去。如果用户不喜欢,任凭你开N个窗口,用户也会毫不犹豫的统统关掉。

新窗口不但对保留用户没有帮助,正想反,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打开新窗口会破坏浏览器上最重要的按钮——“回退”。
用户在使用浏览器的过程中,“回退”按钮是使用最频繁的按钮,就用户操作行为来说,仅次于点击链接。而新窗口则导致“回退”按钮变的毫无意义。有人会说,这不是问题,中国的用户更喜欢通过关闭当前窗口来回到前一页。可是,事实上这根本不能不能让用户回到前一页。假设用户当前有一个浏览器窗口,一个WORD窗口,按以下步骤操作:

  1. 在浏览器中点了一个链接,打开一个新窗口。
  2. 在新窗口找到有用的资料,切换到WORD,把复制的文字粘贴在WORD里。
  3. 回到刚才的窗口,发现当前窗口无其他需要的内容,选择关闭窗口。
  4. 这时,回到的是WORD窗口,而不是浏览器的上一页。

没错,如果继续关闭WORD,则回到了上一个窗口,可是假如用户目前有不止一个窗口,而在浏览器操作后,连续切换其他多个非浏览器窗口呢?如果是你,还能找的回来原来的窗口吗?不妨试试。失去耐心的用户很可能在这时候选择关闭所有的窗口。

二、导致本来拥挤不堪的任务栏更加拥挤不堪,并且浏览时难以操作。
由于窗口越来越多,WINDOWS XP中会把同类的窗口放到一组里,而且相对比较短。当一个又一个的新窗口出现时,如何能准确找到上一个窗口?假设现有ABC三个窗口,按顺序排列。用户从A打开A.a这个子窗口,这时,A.a因该排在C的后面,在窗口组里列第3。再从窗口B打开B.a,那么 B.a一定排在A.a的后面,排在第5个。B.a的上一个页,应该是B,窗口组里的第2个。任凭你记忆力再好,稍微多开几个就根本无法自己想要的页面。另外,现在的网站都不是省油的等,窗口标题的前几个字,一定是网站的名字,这样,在用户看来,所有的窗口都是一样的了。

三、导致链接错误。
请问,使用target=”_blank”打开的新窗口,窗口该多大?是不是觉得一般都是自动最大化的?有没有想过新打开的窗口可能会很小,甚至看不见? 四、不尊重用户的选择。

喜欢在新窗口打开的用户,可以按键盘的SHIFT键或者右键点击链接打开新窗口。而强行打开新窗口直接导致用户无法选择是否打开新窗口。

五、使用Firefox(火狐)等具有标签(TAB)浏览功能的浏览器的用户无所适从
使用标签浏览器的用户,往往更喜欢打开一个新的标签(TAB),而不是新窗口。我感觉,豆瓣的开发人员一定不少是使用Firefox(火狐)的。

六、用户的电脑远没有开发人员的电脑那么多内存每一个新窗口都会占用内存。
在我见过的许多用户里,十个IE窗口就足以使电脑不堪重荷。

如果一定要打开新窗口,至少应该做出清晰的标识。请参考这篇文章给出的如下两个例子:

新窗口标识

使用title属性给链接加以说明。

新窗口标识

使用文字及图片给予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方法已经在Yahoo!等指名网站上使用。

老虎庙:1900-2007前门地区百年兴衰小照

大概是三年前,北京市政府以前门危改需要,与香港商人李嘉诚合作开始对前门外老城区居民住宅大规模拆迁。记得临走前,去吃利群烤鸭时,周边已经被拆的到处都是断瓦残垣。今天看了老虎庙的文章,才知道前门地区已经被拆迁干净。可惜我始终没能在拆迁之前逛逛著名的大栅栏……

老虎庙:1900-2007前门地区百年兴衰小照